科研成果
-
奥林匹克运动“新标杆”——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经验与启示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成为载入现代奥林匹克历史的伟大壮举,为今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或其他重大活动树立了“新标杆”。始于人本、精于创新、臻于服务、终于精彩,是总结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周期成功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智慧和北京方案。
-
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
“三个走向”: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通过《"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分析思考"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的重点与未来走向,为新时代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并分析多篇国家战略与档案工作政策文件,解读其中对档案工作提出的相关需求,探讨"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发展趋势。[结论/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三个走向是有机统一关系。[创新/价值]以习近平同志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对国家宏观战略文件和档案工作政策制度进行综合性分析,指明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
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与建议研究
聚焦金融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从金融与信息技术、数据科学融合历程梳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脉络,并基于学术文献数据分析把握金融科技前沿问题,深入探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驱动和风险安全监管关键性问题。提出应重视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创新布局、建立健全我国金融安全信息服务体系等建议。
-
我国学术论文研究问题探析——基于2015-2020年图情领域CSSCI发表论文的实证研究
学术论文始于问题,探讨学术论文的研究问题,为揭示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实现基于问题的学术论文知识发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2015-2020年间图书情报领域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为数据源,随机抽取1 000篇论文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对题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学术论文的研究问题类型、结构,归纳学术论文类型与其包含研究问题类型和数量关系,以及一篇学术论文多个研究问题的关系与结构形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包含的研究问题在类型和数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篇学术论文通常包含一个以上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个数与问题导向个数具有相关性;一篇学术论文内部研究问题间具有因果、递进等关系,呈现线性、树状、网状的结构形态。
-
论学术评价的价值尺度
<正>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此后半年中,《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 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两个文件相继出台。2020年初,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
-
基于融合指标与作者贡献度的z指数优化研究
针对z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引文分析与Altmetrics改进z指数得到znew指数方法,以提高对学者影响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过程]文章融合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下载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指标,考虑作者贡献度,构建学术论文综合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标(AC),以替代z指数评价的基本单元——被引频次(C)单一指标,改进得到znew指数。以图书情报学领域2016—2020年的发文为数据来源,统计获得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学者,分别计算他们的znew指数、z指数、p指数、h指数、总发文量N、加权综合学术影响力(AC)、篇均影响力(AC/N)、体现论文影响力分布的一致性指标μ,并实证分析了znew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效果。[结果/结论]znew指数在继承z指数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可较公平和客观地对学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
基于Bootstrapping的家谱文本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实现家谱文本信息的自动抽取是家谱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关键。目前深度学习在家谱文本信息抽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标注数据的依赖始终是其发展瓶颈之一。本文面向家谱的世系小传,研究基于小规模标注数据进行家谱人物和关系的抽取方法。具体来说:基于Bootstrapping的思想,以少量的标注数据作为初始种子集,使用深度学习BiLSTM-CRF模型为待标注样本自动预测标签序列,并筛选高置信分数的样本加入标注集中,从而迭代地扩展标注集,最后训练得到的模型用于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表明,使用Bootstrapping改进的BiLSTM-CRF模型能够基于小规模标注数据实现家谱信息抽取,使基于深度学习的家谱信息抽取更加高效。在种子集规模为250条时取得的预测效果与训练集规模为1800条的BiLSTM-CRF模型的预测效果接近。
-
基于证用价值导向的通用档案信息系统体系架构研究
档案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可用于指导整个档案软硬件系统的基本构成,指导具体的功能实现与软件分布,对于支撑数字档案全生命周期单轨管理与知识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档案信息系统体系架构研究缺乏全面思考、价值管控与顶层设计。建构具有分化特征的体系架构能够体现证用技术路线差异、档案资源对象差异和平台证用分合规律。本文提出的通用档案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原型能够满足档案数据基础设施和内外部治理体系的需要,既能够支撑全生命周期数字单轨存证服务,也能够依托DIKW导向实现知识服务。
-
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模式:聚类、特征与价值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文化事业与科技产业共同发展,本文从25个维度对105个文化科技融合案例进行数据采集和编码,并通过聚类分析揭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的模式、基本特征和内在价值。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模式主要有5种,分别是资源数化型、流程赋能型、呈现富化型、传播优化型和复合强化型;5种模式在融合技术、融合原因、融合产物、融合步骤、融合难度、融合广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复合强化型文化科技融合模式的难度最高且广度最甚。基于研究结论,得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管理启示。本文不仅丰富了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可为优化文化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提升文化科技融合效率提供参考。
-
我国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类型、问题及其对策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图情专硕产教融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与内容分析提炼出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实习驱动式、项目嵌入式、基地共建式和教学渗透式,并依据访谈结果总结各类模式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面向图情专硕教学和学习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优化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主要策略:形成可持续且可以动态调整的实习机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校外导师考评机制,设置专人专岗与实体场所保障基地共建产教融合实践性培养方案,落地“双导师全过程”人才培养机制。
-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产业政策供给分析与启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推动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先锋模范的作用。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布的616项文化产业政策为研究样本,从时空分布、文化产业价值链和政策类型等角度,利用政策计量、内容分析等方法对公共文化示范区的文化产业政策进行分析。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公共文化示范区处于文化产业政策繁荣阶段,东部地区在文化产业政策发布方面更为积极。在文化产业价值链方面,我国公共文化示范区政策颁布集中在内容呈现环节,消费促进方面则相对不足。在政策涉及的文化产业类型方面,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和内容创作生产是目前各示范区较为关注的方面,并就上述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框架研究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聚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梳理图情档学科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调研多所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实践经验,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设立、教学模块构建、教学工具以及资源基础和评价体系进行探讨。[结果/结论]提出以图情档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模块和教学工具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为支撑的图情档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框架,以期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
基于服务创新视角的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研究——面向省级公共图书馆管理者的调查
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来提升文化品牌建设成效是近年来学界和业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公共图书馆有必要扩展文化品牌以吸引更多用户并为其获取发展资源和提升社会话语权提供助益,而服务创新是提升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议从三个方面提升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高度重视专业馆藏资源的整合,加强文化品牌推广力度;开展多元文化休闲服务的设计,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感知的用户体验;面向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丰富文化品牌传播的特色要素。
-
后新冠疫情下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问题、趋势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融合技术、经济和产业于一体,有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防控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但在非网民规模巨大的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此次新冠疫情冲击之后,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推动农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区域布局,文章主要围绕我国农业农村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带来的挑战,以及疫情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与农村农业数字经济相关的文献和数据获得研究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结果]该文在分析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疫情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1)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增量向增质转变;(2)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3)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单一向多元发展转变;(4)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自由分散经营向规范化与规模化转变。[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主要建议:(1)保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高水平供给;(2)重视物流配送、商流组织等"软"性要素;(3)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4)加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5)加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建设。农业农村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克服空间障碍,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使数字经济成为农村农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
从社区认同到品牌认同:如何基于在线社区提升品牌的消费者心智份额?
随着在线社区的兴起,如何在社区中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通过品牌的有效定位以占领更多的消费者心智份额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品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基于RAS信息接收-接纳(Receipt-Accept-Sample)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从社区平均心智份额与社区消费者心智份额两个角度探讨基于在线社区的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效果,并根据品牌发布广告的信息复杂度与信息强度来揭示广告信息特征对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效果的影响,进而提出在线社区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的品牌定位实施策略建议。研究发现:(1)在线社区消费者的平均心智份额呈现曲折上升态势,品牌有必要适时调整支撑品牌定位的营销组合策略;(2)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不会被某一品牌所独占,品牌无法获取所有消费者的认同;(3)品牌定位应是简单明了且易于理解;(4)在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时,应基于消费者个性展开提升而非消费者的能力与意识;(5)在线社区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过程中始终存在被竞争品牌攻击与反超的风险,品牌可能会流失已经夺取的心智资源;(6)即使品牌重启新的品牌定位战略,也无法全部挽回因竞争品牌反击而遭受的损失。本文在验证以往品牌认同与品牌定位理论相关结论同时,也获得了现有理论中未曾揭示的研究发现,为品牌开展有效品牌定位,扩大消费者心智份额,提升在线社区消费者品牌认同提供了借鉴。
-
关注线上评价还是在意线下距离?——基于推荐效果的O2O商业模式下用户选择决策行为特征分析
Online-to-offline(O2O)作为一种融合线上线下双渠道的新型商业模式,在近些年来已得到消费者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O2O服务的地理位置对用户的服务选择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O2O服务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服务的“线上购买的服务必须线下使用”这一特征所决定的。本文考虑O2O服务的专有特征,通过个性化推荐来探究O2O用户的服务选择决策行为特征。具体的,针对线上主观服务口碑数据、线下客观服务位置数据和二者融合数据分别设计了三种推荐算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用户的O2O服务选择决策是同时考虑服务的线上口碑和线下位置的多属性决策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备选服务的地理位置对用户的选择决策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
数字人文视角下典藏资源多维度标签本体构建
数字环境下典藏资源在利用中遇到瓶颈,因此需要优化或更新资源组织方式,本体与标签作为网络信息组织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典藏资源的组织带来借鉴。【方法/过程】从资源组织过程出发,基于本体的设计方法,构建了面向典藏资源的多维度标签体系分层框架,展现层级序化的组织过程。同时基于典藏资源组织需求,设计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标签体系模型,展现标签体系在资源组织与服务中的作用。【结果/结论】以吴宝康老照片资源为例的实证检验再次印证,数字人文视角下典藏资源多维度标签本体的构建能够帮助建立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为语义检索与导航、知识发现与可视化等提供支持。【创新/局限】借助本体规范标签的知识表示展现了标签体系在典藏资源立体化、语义化、细粒度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未来可以加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推广研究对象的适应范围。
-
数字记忆视角下的学术名人知识库研究
在数字时代,记忆时间、空间与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对传统官方话语主导的单一叙事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对学术名人知识库展开研究。[方法/过程]首先,梳理数字记忆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基本属性和构建要求,据此形成“融合、建构与服务”的学术名人知识库建设路径。其次,分析融合、建构、服务之间逻辑关系,提出数字记忆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内涵与方法。最后,以学术名人吴宝康先生的知识库建设为案例进行应用阐释。[结果/结论]通过对融合、建构及服务进行详述,发现了传统叙事之外的学术名人知识库复合研究路径。吴宝康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建设既是实证,也为学科历史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
层次与空间:数字记忆视角下名人档案的价值挖掘研究
对名人档案的层次及空间进行分析与解构,梳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能够提升名人档案的知识发现深度与价值呈现维度。首先聚焦于名人档案本体,以名人档案的形成流转与开发利用方式为导向,构建了名人档案的价值凝练(由记忆实体到名人全宗)和价值挖掘(由名人全宗到记忆图谱)路径,形成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层次与空间。其次,以名人档案为操作对象,以理论导向、资源整理、系统设计与知识服务为核心探讨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理论与技术基础。本研究提出的名人档案价值挖掘层次结构与空间布局为名人档案的知识化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及技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