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我院师生学术热情、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支持鼓励学术创新,2023年5月24日,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二届“学术交流日”活动成功举办。本届“学术交流日”活动从学术海报展示、自由交流、主题讲座、海报点评与分享等环节展开,获得参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5月24日上午,同学们陆续参观展览于信息楼301向西走廊的“学术交流日”活动投稿海报。本次投稿学术海报选题精良、观点新颖、制作精美;在展览现场,投稿作者与参与者进行了热烈探讨与交流,碰撞出创新的学术火花。


师生观赏投稿学术海报


5月24日下午13:40-16:40,本届交流会于信息楼301开展,学院邀请到了德国研究基金会(DFG)超区域文献供应小组委员会(UAÜL)主席、莱比锡大学文化研究学院哲学教授、图书馆馆长乌尔里希·约翰内斯·施耐德(Ulrich Johannes Schneider)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编辑部主任、《情报资料工作》杂志社副主编徐亚男编审,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纪红波、院长刘越男教授、副院长闫慧教授、严承希博士、杨泽坤博士出席本次活动。交流会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张福虔、学术部部长吴彦洁主持。


交流会现场参与者


首先,刘越男院长致开幕辞。刘院长指出,本届“学术交流日”的两个关键词,一是“学术”,二是“交流”。大学除了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还应该有专业、创新的学术活动,学术的守正创新,守住是对“真问题”的把握,而非为了研究而研究。学术交流日开创了多向、混合式、结构丰富的交流模式,能够促进学术思想在交流中激荡。刘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交流中激发对于学术的热情和创新积极性,享受学术交流的乐趣,将“学术交流日”当成在草地上聊天的美好场景,定格成为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


刘越男院长致开幕辞


随后,乌尔里希·约翰内斯·施耐德教授作题为“服务与空间:数字时代的图书馆(Services and places: Libraries in the digital age)”的主题讲座,从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国家目录的历史、德国目录的多样性、图书馆作为服务和场所的提供者四个方面展开,内容详实、丰富。讲座结束后,施耐德教授同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探讨,认真细致地回答了现场提出的问题。


师生聆听Schneider教授讲座


Schneider教授与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接下来,徐亚男主编作题为“学术期刊的选稿标准与用稿规范”的主题讲座。徐主编首先对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详细介绍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系列刊的选稿标准、选稿流程、编辑流程,从问题导向、前沿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结论四个角度对如何写出期刊编辑眼中优秀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指导。徐主编的讲座细致入微,并就投稿、选稿、修稿等细节与师生进行了丰富互动。


徐亚男主编作主题讲座


此次“学术交流日”活动共征集到30份学术海报,其中学生海报22份,教师海报8份。海报经个人信息打码后由受邀专家评审,选出“最佳选题奖”“最佳研究奖”“最佳创新奖”和“最佳设计奖”;同时经过为期4天的线下投票,统计出得票最高的教师海报和学生海报分获“最受学生喜爱奖”和“最受欢迎奖”。


获奖作品信息


严承希博士、杨泽坤博士对本次投稿海报依次进行了精彩点评,随后徐亚男主编、纪红波书记、刘越男院长为获奖者颁奖。


严承希老师、杨泽坤老师点评投稿海报


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留念


获奖海报分享环节由吴彦洁主持,学术海报获奖人崔浩男、陈玲、贾诗威、凯丽麦依次分享了研究内容及学术海报制作心得。


获奖者现场分享


最后,闫慧副院长致闭幕辞。他认为,学术因小众而值得投入,学术因寂寞而万般艰难,学术因心流而产生沉浸,大家因学术而获得幸福,以简明精炼的四句话为本届“学术交流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学术交流日”现场参与者合影


第二届“学术交流日”虽已结束,学术交流永不停歇。征集到的学术海报将继续展出于信息楼301向西公共空间,供师生驻足欣赏、思考交流。

(撰稿及摄影:刘思良  审核:吴彦洁 程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