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筚路蓝缕,勇担学科使命

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35岁的吴宝康带着党交给他的任务——创办新中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事业,在中国人民大学主持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档案学专业,开始了他建设新中国现代档案学和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一生。他曾担任人大档案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培养了大批档案专业人才。吴宝康先生还潜心于档案学理论的研究,著述颇丰,是新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档案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吴宝康先生一生呕心沥血,为档案高等教育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为“党”管“档”。

吴宝康在家中读书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依托Web开发实验室建设吴宝康思政知识库,其初心就是通过学科特色呈现吴老奉献于新中国档案学科建设的一生,包括求学历程、创建人大档案学专业和开创全国档案工作新局面等。项目负责人牛力老师和闫石老师告诉我们,吴宝康思政知识库的建设体现了四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吴老的一生深刻体现了为党为国为民的精神,建设吴宝康思政知识库可以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绝佳的学习素材,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二是有利于青年学子价值引领。通过吴宝康思政知识库把和吴老相关的历史素材进行梳理和沉淀,以此缅怀吴老,让加入档案学科的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档案初心”,以吴老先生为榜样,不断探索和进取。

三是有利于支撑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的成员们希望将数字人文的思想理念运用到知识库的设计和建设当中,也希望通过新的理论与技术在档案资源上的应用,对档案知识库的相关研究进行验证,知识库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同学们充分参与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全过程、学习专业知识的全过程。

四是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库以知识图谱构建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各类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辅助编研,以故事图集的方式讲述吴宝康先生的生平历史,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具有创新性的意义。

二、多维叙事,“数”说档案初心

谈到知识库具体的设计思路,牛力老师说,通过知识库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展示,让受众通过多维的、互动的形式和知识库进行沟通交流,是他们的总体设计。

知识库建设所依托的资料包括吴老从出生到去世的照片、手稿、发表过的论文、接受的采访,还有其他人回忆吴老的视频和口述史等。多种不同形态的档案资料构成了知识库建设的数据对象。在数据对象的处理上,采用数字人文的方法构建了吴宝康的名人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构建区别于传统以堆砌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内容展示,从多种维度实现了吴宝康先生生平历史的组织与展示。闫石老师还提到,在知识图谱的成果基础上,可以提取不同的组织维度。例如以事件+时间为组织维度,构建出年谱栏目;以地点+时间为组织维度,构建出足迹栏目;以人物为组织维度,构建出关系栏目,以事件为组织维度,则构建出事迹栏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吴宝康思政知识库成功实现了“用图片说故事,用记忆说历史”的建设目标。

吴宝康思政知识库图片资源

从年谱维度的视角打开数据库,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吴宝康先生始终以国家召唤、民族需要为追求的一生。吴宝康先生作为较早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民族危难之际,远离家乡奔赴前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带着一纸调令,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投身于中国高等档案教育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吴宝康先生依然心系档案教育和档案事业,他给党中央写信请示尽早恢复国家档案局,同时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并在复校之后全力推动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在吴宝康老先生晚年的档案材料中,还能看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手迹。吴老先生晚年患有眼疾,难以研学,仍然关心着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依然牢记着党交给他的创办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任务。

吴宝康大事年谱

吴宝康先生的一生生动体现了为党为国为民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这种“艰苦奋斗,一生为档”的精神,正是我们寻找的“档案初心”。吴宝康思政知识库建设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档案学子们能够在思想上树立航标,不忘“档案初心”,向档案学更加辽阔的发展空间前进。

三、不忘初心,薪火百年相传

吴宝康思政知识库项目的建设者中不乏有志于档案学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参与立项的展超凡同学提到,他最早是受到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对李政道等名人的档案进行深度开发利用的启发,进行了名人知识库构建的理论研究以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并在牛力老师的带领和web开发实验室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吴宝康思政知识库项目的建设。后期加入知识库建设的本科生欧怡可同学则是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吴宝康先生的生平,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吴宝康思政知识库关系图谱

谈到参与项目建设的感受,欧怡可同学说,在收集吴宝康先生的生平资料时,能真真切切体会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为此奋斗几十年的吴老是中国档案界的一座山,他的长者风范、学者风骨为中国档案人所景仰。她表示,能为吴宝康思政知识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吴宝康先生的精神与学术思想得以发掘和传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展超凡同学提到,历史无声,档案有痕。档案作为历史的“孪生兄弟”,被誉为“没有掺过水的史料”,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作为档案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喜迎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能够借助身边的档案材料讲述党史,参与完成吴宝康思政知识库的建设让他倍感荣幸。

吴宝康先生的精神感动着青年学子,在“档案初心”的浸润下,同学们对档案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档案学建设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先辈精神,薪火相传。

四、党“档”相携,谱写发展新篇

以吴宝康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档案先锋为我国档案学科体系建设、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为“党”管“档”精神的生动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档案事业的建设与党的建设共同发展。在党的重视与领导下,档案事业已伴随党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正是喜迎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人大档案学科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的建设引领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我们始终相信,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人大档案学科会不忘档案初心、牢记时代使命,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红色思想文化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撰稿:冉雨洁 张卫

采访:孙琪 张卫

审核:郭鹤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