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日下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副教授主讲“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数字中国背景下的反贫困战略》。

闫慧老师以网络流量资源分配问题引入主题,启发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相对数字贫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以本学科视角关注数字贫困的现象。许多同学表示,对闫慧老师在社群信息学课程中提到的概念记忆犹新,本次研讨课是一次跟踪研究,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数字社会中的不平等。

课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探讨了贫困的内涵。阿马蒂亚·的著作《贫困与饥荒》从生物学、不平等、相对贫困、价值判断等不同视角解读贫困,这些视角提供了多元的方法,但不可避免存在着偏差。贫困与否是根据当时流行的生活必需品标准对人们困难处境所进行的评价,是一个概念、现象和对事实的描述,不带有价值判断且与政策建议无关。贫困有相对、绝对之分,政策话语标准中的贫困是其中一个维度。

 

 

接下来,闫慧老师重点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在近十二年来的数字贫困研究。经过全国范围的田野调查,2017年归纳的七个数字贫困测量维度基础之上,尤其在新疆和四川地区调查启发下,2019年增加了数字化社会互动维度,并提出数字化义务是数字贫困测量的标准之一。

结合案例讲解,闫慧老师介绍美国数字公平法案的目标、方案,根据七个测量维度重点分析数字公平对策对不同数字贫困类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启发同学们思考适合数字中国的反贫困战略。


  

最后,闫老师让我们思考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反数字贫困政策战略应该如何在借鉴别国经验的同时本土化,找到适合中国自身的反数字贫困战略,这对于身处信息社会的知识分子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因为资源分配问题永远是人类社会的最大问题,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经济资源之后,信息资源的不均衡、不公平分配可能会重塑“小康”的定义。

本次“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程为同学们关注社会贫困问题带来新的学科视角,加深了大家对于“贫困”问题的理解,对于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有极大的鼓励、启迪作用。

撰稿:严奕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