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与明德书院主办 “重走那时路——数字人文中的文本可视化”数字人文开放日活动。活动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青年教师周文泓和王彦妍等联合明德书院相关教师组织,学院实验室工程师刘力超主讲,为同学们分享数字人文的相关技术及成果,指导同学们体验文本处理和可视化的流程。

刘力超首先带领明德书院的同学们参观了数字人文实验室,并展示了三维实物扫描和建模的全过程。他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章为实物,使用3D扫描仪进行扫描,进而采用相应的3D建模系统完成纪念章的三维模型。在刘力超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操作三维扫描仪器,以特定角度扫描事先准备好的印章实物,并在电脑上运用软件进行处理,初步模型便跃然眼前,大家无不感叹数字技术的魔力。老师也在现场解答了同学们关于数字人文的问题,加深了同学们对数字人文的理解。

随后,刘力超带领同学们到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机房,学习和使用文本可视化呈现技术。他为同学们介绍了FlourishDatawrapper及兰图绘三个网站,并带领大家对徐霞客的《滇游日记》进行文本可视化处理。首先运用Datawrapper对《滇游日记》进行词频统计,利用Flourish网站制作词云图,更直观地看出《滇游日记》中的词汇使用情况。刘力超将徐霞客在云南的游踪进行坐标化,指导大家利用兰图绘制作了徐霞客在云南考察时的时序地图,彻底让《滇游日记》中扁平的地名鲜活起来,变成了地图上可见的行踪。

体验活动结束后,明德书院的同学纷纷表示很受触动。学生们感叹,数字人文作为跨学科的研究将尖端科技与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融合,既拓展了信息科学、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又为人文学科赋予新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可能。操纵3D扫描仪,仿佛手执神笔,在虚拟世界中擘画文物;绘制可视化数据图,如同登临泰岳,一览众山洞见文本里的密匙。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看到了文本之外别样的世界,加深了对跨学科研究的认识,产生了对数字人文领域的浓厚兴趣。

(撰稿:林辉宏、王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