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0日上午,2023 ICA国际档案大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正式开幕。会议由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办,以“丰富知识社会”为主题,含5个专题、47个议题,吸引了超过135个国家的3000多名档案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赴盛会。中国人民大学共23位师生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在大会期间参与了多个论文报告、快闪演讲及海报展示。
二、会议现场
1、论文报告
Digital Humanities Higher Education: China's "Four Carriages" Experience
《数字人文高等教育:中国“四位一体”经验》(Digital Humanities Higher Education: China's "Four Carriages" Experience)由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祁天娇讲师、梁继红教授、刘越男教授合作完成,由连志英教授代表所有作者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大陆唯一完整的数字人文高等教育系统,该论文主要分享了其独特的“平台-科研-教学-实践”四位一体的数字人文人才培养模式。在平台层面,创建了“北京记忆”数字文化遗产资源平台,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在科研层面,鼓励师生在平台上进行深入研究,深化数字人文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在教学层面,牵头形成多学院跨学科培养机制,推出了一系列与数字人文相关的课程和学位;在实践层面,鼓励和支持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真实项目中,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种四位一体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也为数字人文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lightweight digital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MPLP Concept
牛力教授作题为《一种轻量化的数字资源组织与呈现方法设计与应用:基于MPLP理念》(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lightweight digital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MPLP Concept)的论文报告。该论文合作者为南开大学曾静怡博士与中国人民大学徐拥军教授。论文构建了一个MPLP-C模型,并应用在中国档案学术网建设中,有效促进了档案领域学术交流。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graph of the archival resources carrying urban memory
连志英教授、博士研究生陈怡和硕士研究生孙寒晗作题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知识图谱的建构》(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graph of the archival resources carrying urban memory)的论文报告,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构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知识图谱。该研究创建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本体,并以深圳改革开放档案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深圳改革开放记忆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此知识图谱不仅实现了档案资源与内容实体之间的链接,以及档案资源内容之间的语义链接,还能提供实体检索、关系检索、知识可视化和智能问答等应用服务。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archival crowdsour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val advocacy
黄霄羽教授及博士生作题为《档案倡导视角下国内外档案馆众包优化路径》(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archival crowdsour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val advocacy)的论文报告。报告聚焦档案倡导的理论前沿,立足丰富的国内外实践案例,从档案倡导视角出发,分析国内外档案馆档案众包的现状与不足,并阐述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档案倡导视角下国内外档案馆众包的优化路径,为国内外档案馆树立倡导意识和优化众包项目提供理论参考。
Approaches to Archivization Prot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Documentation to Digital Memory Construction
周文泓副教授代由马林青副教授、祁天娇讲师和冯惠玲教授团队进行了题为《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途径:从文献资料化到数字化记忆构建》(Approaches to Archivization Prot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Documentation to Digital Memory Construction)的论文报告。该研究从文化遗产记忆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归档保护的概念和意义。研究以台州市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平台项目为例,分析从文献到数字记忆建设的途径,探讨档案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应发挥的作用。
Key issues in social media archiving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state Archives in China
硕士研究生文利君在Sustainable Archival Knowledge专场代表研究团队作题为《档案馆的社交媒体信息归档关键事项研究》(Key issues in social media archiving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state Archives in China)的论文报告,该研究由周文泓副教授带领博士研究生苏依纹和硕士研究生文利君开展,研究通过对中国省级档案馆进行深度访谈提取了影响档案馆开展社交媒体存档的关键因素。在交流环节周文泓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苏依纹进一步介绍了团队在对中国其他主体开展社交媒体存档的相关研究进展。
Archival Institutions' Participation in Open Government Data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中国档案机构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现状及其影响》(Archival Institutions' Participation in Open Government Data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在周文泓副教授的指导下,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代林序,硕士研究生吴一凡、刘鹏超,四川大学2020级本科生熊小芳合作完成,由代林序于主题论坛“Documenting the Government's Processes”进行论文报告。该论文阐述了在全球大数据技术进步和政府数据治理建设的背景下,档案机构积极参与政府数据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我国省级地方政府为调查对象,对档案机构参与政府数据开放实践的现状、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呈现和分析,包括档案机构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现有政策;档案机构开放的档案数据情况;档案机构开放数据的获取情况三方面内容。基于上述调查,厘清我国档案机构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优化策略:一是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二是加强档案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制定优先开放的数据清单;三是应用数字技术提高档案数据资源质量;四是采取措施引导公众获取开放档案。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of "Over-Recording or Memorizing" in the Digital Era
2021级博士研究生龙家庆分享了他和徐拥军教授的论文《数字时代“过度记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of "Over-Recording or Memorizing" in the Digital Era)。该论文回顾了“被遗忘权”提出的背景和现实原因,并从档案管理视角指出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的环节,并针对性地从档案分类、档案价值鉴定、文件保管期限等方面指出解决方案。
2、快闪演讲
Digital storytelling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memory
《数字叙事和城市记忆的再现》(Digital storytelling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memory)由连志英教授、冯惠玲教授合作完成,由连志英教授代表所有作者进行会议报告。该论文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北京记忆项目”为例,探讨了将数字叙事应用于城市历史记忆再现的形式、效果和挑战,并为中国档案馆发起的城市记忆项目中数字叙事的应用提供了建议,进一步发挥这些城市记忆项目在促进文化自觉和城市认同中的作用和价值。
Records Knowledge Maps:‘Context is Everything’-A Case Study of Nuclear Power Enterprise
南开大学助理教授曾静怡博士在Lightning talk Session 2作题为《文档知识地图:“上下文就是一切”——以X核电公司为例》(Records Knowledge Maps :’Context is Everything’-A Case Study of Nuclear Power Enterprise)的会议报告。该论文合作者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牛力教授与福清核电有限公司邱杰峰总监与李喆科长。论文构建了上下文嵌入的文档知识模型,应用在核电文档知识地图构建中,有效促进了核电企业知识管理。
Linguistic Turn and Reflection of "Archive" in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博士研究生龙家庆汇报了论文《数字人文研究中“档案”的语言转向与反思》(Linguistic Turn and Reflection of ‘Archive’ in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该论文聚焦于“档案转向”在数字人文领域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在语言环境下的不同;该研究采用了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法,对40余例国际档案类数字人文项目进行编码分析,讨论了三类不同的转向特点。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Public Behaviors in the Activities of Archival Crowdsourcing
博士研究生郭若涵做了题为《档案众包活动中公众行为的规制》(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Public Behaviors in the Activities of Archival Crowdsourcing)的展示。该论文合作者包括徐拥军教授、博士研究生龙家庆、硕士研究生卢思佳。郭若涵主要围绕引言(众包定义及其之于档案工作的影响)、全球档案众包项目、盛宣怀档案众包项目、档案众包中的公众角色、公众行为的规约与控制策略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Copyright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Archival Digitization -- Taking Chinese Practice as an Example
硕士研究生卢思佳进行了题为《档案数字化的版权风险与对策——以中国实践为例》(Copyright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Archival Digitization -- Taking Chinese Practice as an Example)的会议报告,该论文作者包括徐拥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卢思佳、博士研究生郭若涵。论文以我国档案数字化实践为例,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档案数字化各个阶段的版权风险,并分别从数字化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复制、存储与开发)、后期(传播与利用)三个阶段提出了应对版权风险的对策。
3、海报展示
The influence of village-level archives on China’s rural vitalization and its mechan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ive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徐拥军教授、加小双副教授于10月10日进行了《村级档案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机制——来自五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The influence of village-level archives on China’s rural vitalization and its mechan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ive administrative villages)的海报展示,围绕“村级档案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海报交流,介绍了研究团队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对中国5个典型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回答了“村级档案与中国乡村振兴有何关系”“村级档案对中国乡村振兴有何影响”“村级档案如何在中国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等核心问题。该研究吸引了在场学者的关注和目光,他们与两位汇报人展开了积极互动和讨论,两位汇报人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发现:村级档案与乡村振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村级档案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基于村级档案的独特特征;村级档案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乡村公共事务治理、民间文化生活等五个维度。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Archiv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Empowered by Digital Humanities——Taking the Heritage of the Beijing-Hangzhou Canal as an Example
博士研究生龙家庆展示了由他和冯惠玲教授共同完成的海报《数字人文赋能档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京杭运河遗产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Archiv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Empowered by Digital Humanities——Taking the Heritage of the Beijing-Hangzhou Canal as an Example),基于北京段运河的文档资源进行了数字人文应用开发,采取历史景观法(HUL)尝试数字重建设计。
此外,龙家庆还展示了他和徐拥军教授、硕士研究生裴佳杰完成的海报《数字记忆与遗忘的权利悖论与应对策略》(The Paradox of the Right to Memory and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in the Digital Era and Coping Strategies),基于法学和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双重视角,梳理记忆权和被遗忘权的法理依据和主体权责,识别出数字时代记忆和遗忘的四重权利悖论。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in Archival Narrativ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andscape
徐拥军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郭若涵进行了《档案叙事中集体记忆的建构:理论逻辑与实践景观》(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in Archival Narrativ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andscape)为题的展示,主要围绕档案叙事中的集体记忆建构进行汇报,重点论述其以“权力观照”为取向、以“现实中心”为目标、以“意义阐释”为过程、以“社会形塑”为结果的理论逻辑与暗含“记录(实践活动的留痕)、选择(关键符号的取舍)、整合(叙事线索的串联)、传递(集体认同的固化)”行为逻辑的实践图景。
Ecological Priority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ves in China and Abroad
黄霄羽教授与博士研究生张一以《生态优先与艺术呈现:中外档案馆建筑设计的对比研究》(Ecological Priority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ves in China and Abroad)为题,以海报形式介绍了中外档案馆建筑的设计特色。海报指出,尽管中外发展进程略有不同,但“生态优先”与“艺术呈现”是目前中外档案馆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共同特色。
Integrating ERMS and Digital Archives System in Government Cloud——The Trend in China
博士研究生何思源展示了他和刘越男教授共同完成的《基于政务云的统一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以中国为例》(Integrating ERMS and Digital Archives System in Government Cloud——The Trend in China)海报。海报聚焦中国基于政务云建设统一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MS)和数字档案馆系统(DAS)的实践进展,重点分析ERMS-DAS项目的目标、主要阶段、建设方法、预期成果和安全问题,并延伸讨论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及想法、计划和实施之间的差距等。在展示环节,围绕ERMA-DAS项目的实践进展情况、系统供应商、档案处置与销毁及理论模型构建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Awakening Vernacular Memory: A Study of Deconstruction and Living Heritage for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
博士研究生金持和黎安润泽共同展示了题为《唤醒乡土记忆:中国地方志的解构与活态遗产研究》(Awakening Vernacular Memory: A Study of Deconstruction and Living Heritage for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的海报。海报介绍了一种独特的资料性文献——中国地方志,通过结合档案学、数字人文、社会计算学等相关理论,针对中国地方志的自身特点提出一种双轨双库制研究框架,将面向中国地方志的研究转变为以本土知识及其载体为中心的知识组织研究,从而进一步释放地方志的多元价值。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Policy and Regulation Oriented to Single-track System in China: Development Process Investig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博士研究生苏依纹和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王雨晴共同展示了题为《面向单轨制的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发展调查与推进策略》(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Policy and Regulation Oriented to Single-track System in China: Development Process Investig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的海报。该研究通过文献调查与内容分析法,梳理总结我国单轨制导向的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特征与核心主题现状,发现我国单轨制相关电子文件政策法规在建设协调性、内容刚性和前端管控规定等层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的策略:构建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政策法规对文件管理活动的前端控制要求;立足业务驱动,实现多领域电子文件的广泛转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Resilience in The Archival Data Governance Process
博士研究生生潘洁敏展示了题为《在档案数据治理中建立信息韧性》(Building Information Resilience in The Archival Data Governance Process)的海报。研究基于信息韧性的概念比较信息工程韧性、信息生态韧性和信息演进韧性之间的差别,并阐述数据连续性、业务连续性和语义连续性在信息韧性中的体现,提出包括加强数据备份和机构协同在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