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 机构地址: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楼319

  • 联系邮箱:

    rucdh@ruc.edu.cn

  • 联系电话:

    010-62511463


science-jigou.png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于2019年12月正式成立。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国学、哲学、新闻学等领域优势科研、教学资源为依托,开展数字人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是“中国数字人文联盟”联合发起方。

中心现任主任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冯惠玲,副主任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教授,国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华建光副教授,历史学院副院长胡恒副教授,文学院副院长陈涛副教授,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国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现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10个学科(分属6大门类)、16个单位的76位研究员及84名学生研究员。

中心以双层三位一体的独有格局,开展数字人文前沿探索,即由数字学术、数字重建、数字记忆三大方向引领,支持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发展。

以数字学术资源平台或数据库建设、数字建模、三维可视化、虚拟呈现、区域或专题数字记忆等为重点,中心研究员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等十余项数字人文相关的科研项目。截至2022年3月,共有28项成果、60余人次获国内外奖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正在运行(包括在建)的数字资源平台有13个。

探索多学科合作,支持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在国内率先设立数字人文学术型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首创近20门硕士课程及培养方法,数字记忆构建的理论与方法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设立本科数字人文辅修荣誉学位,教学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数字记忆厚重人才培养计划在学生实践创新和国际交流方面成效突出;建设有数字人文实验室、数字清史实验室;84名学生研究员来自海内外40余所院校、50多个专业;基于“双核四融”模式的数字人文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结构完整、创新度高、影响力大、全面领先的教育构架已搭建起来。

承办大陆首份数字人文领域专业学术期刊《数字人文研究》,由冯惠玲教授担任主编,刘越男教授任执行主编,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及相关学科顶尖学者分任顾问及编委。《数字人文研究》自创刊起即得到了学界广泛瞩目,目前已成为数字人文前沿成果的高水平发表平台。

开创了跨学科高端学术对话“数字人文无界谈”和基础人才培养项目“星火训练营”两大品牌活动。以中心学术活动及成果为依托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数字人文研究”成为国内最为活跃和有影响力的数字人文传播窗口之一。

与多家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展开了交流合作,如敦煌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市档案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普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将继续瞄准国家数字文化发展战略方向,契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方向,践行新文科建设。

其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