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档案见证历史巨变——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术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档案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举办。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原局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徐未晚,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一级教授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拥军,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郑泽青,以及来自各地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学会以及论文作者130余人出席论坛。

一、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邓小军主持。邓小军秘书长指出,在一个重要的时刻——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一个重要的地点——在党的诞生地上海,我们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也是重要的一天,我们将为历史上的今天续写重要的一页。


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徐未晚致辞,代表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市档案学会对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徐未晚局长指出,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和中国档案学会一直十分支持上海档案事业的发展。上海市档案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各项要求,坚持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更好地在档案领域服务各项国家战略,推进上海档案事业全面走向数字化,使档案工作以更优更好的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拥军教授宣读论文获奖名单。为更好地开展研讨,此次论坛面向全国进行了论文征集,从2月18日起至4月15日止,共收到应征论文834篇,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组织专家对上述论文进行了评审,其中,卜鉴民等撰写的《档案视角下红色基因解码传承实践——以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为例》等44篇论文获评一等奖。王亨鑫等撰写的《论档案在百年党史学习中价值和功能的发挥》等93篇论文获评二等奖;丁梦晓等撰写的《以百年党史为指引 推动企业档案事业新发展的几点思考》等170篇论文获评三等奖。

二、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拥军教授主持。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原局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作题为“从档案看一大的历史传奇”的报告。杨冬权理事长以其作词的红色歌曲《共产党颂》作为引子,通过中央档案馆现存的几件有关“一大”的档案揭示了党的“一大”的8个历史传奇,详细阐述了“一大”档案的遗失、1957年在苏联保存的档案中发现了“一大”档案、1960年在美国发现了“一大”的两份档案以及“一大”开会日期、代表人数、开会地点和“一大”通过的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一大”文件错编序号8个历史传奇背后的故事。杨冬权理事长指出,这些档案都是中共“一大”留给后人的原始记忆,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凭证,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生证明。他们共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和创建情况,共同揭示了党在创建过程中的历史性传奇,也共同解开了党的创建的不少历史之谜,从而共同构成了研究党的“一大”和创建历史的基本史料,共同成为后人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认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段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珍贵资料。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档案对于维护历史面貌即是历史真实的巨大作用。今天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时候,这些档案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了,对此我们档案人更觉得光荣,也更应该做好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一级教授冯惠玲作题为“百年档案正青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国记忆的伟大历程”的报告。冯惠玲教授以“信仰、信念、信条、信心”4个“信”字作为线索,用历史性的数据加以梳理,回顾了百年来中国档案人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记忆的崇高事业中的伟大历程,总结为“用崇高信仰建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用忠诚信念筑完备档案收管体系”“用服务信条推档案传播利用创新”“用坚定信心创档案全面发展未来”4个方面的内容。冯惠玲教授借用中国照片档案馆国家相册第100集的片段影像,表达了对历史创造者、历史记录者和历史守护者的崇高敬意。冯惠玲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千秋伟业,百年来与党和国家建设同步发展的管档守史记忆事业,正值青春年华;今天的回顾是为了继续坚守档案职业责任,让中国的档案事业在新的起点聚集新的能量,用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信条、信心,为党和国家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郑泽青作题为“档案助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报告。2016年7月,以建党100周年为重大节点,上海市全面启动实施“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郑泽青副局馆长以《党在这里诞生》图书中梳理的有关中共“一大”档案的调查记录,解读了3份文献,回答了“中共‘一大’会址在哪里”“中共‘一大’代表开会的精确方位究竟在哪里”“中共‘一大’最初拟转移到哪里继续召开”3个问题;介绍了“入住”一馆五址的馆藏珍档,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的“进步报刊”、老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单行本、中共“四大”会址的新发现等;介绍了上海市档案馆在与其他部门合作“跨界”展陈的红色展品,包括正在展出的“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以及即将于6月底展出的“红色金融交响曲——上海金融战线革命斗争史展”背后的故事;最后,郑泽青副局馆长指出,红色档案利用应主动公布、主动研究、跨界合作

三、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由中国档案学会副秘书长刘峰主持。



河南省档案馆馆长李修建作题为“用档案讲好红色故事的实践与思考——以河南省档案馆为例”的报告。李修建馆长主要从工作层面进行介绍,围绕“提高政治站位、紧扣中心大局”“主动借势借力、合作共享开发”“运用新技术、赋予档案新形式”“项目化运作、产品化呈现”4个方面梳理了河南省档案馆利用新馆实体馆和数字档案馆同时建成的契机,积极用档案讲好河南故事、红色故事所开展的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航天档案馆主任、研究员崔宗盛作题为“党领导下的中国航天——档案见证航天工业发展”的报告。崔宗盛主任梳理了党领导下的航天事业在建立形成时期、跨越发展时期、近20年时期的建设历程,提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实现全系统全国的大协作,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和传承航天精神,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赵彦昌教授作题为“回顾与前瞻:红色档案开发与利用研究”的报告。赵彦昌教授聚焦于红色档案进行研究,整理和统计分析了红色档案在档案馆、红色旅游、高校教育3个实践领域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与空缺,对当前红色档案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明确利用需求、加强协作、创新利用方式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闫静副研究员作题为“档案与记忆:中共党史研究的两个维度”的报告。闫静副研究员从档案与记忆的视角对中共党史中的史实、史论、史识进行探讨,提出中共党史研究的两个维度为档案与记忆。档案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奠定了中共党史研究文献之维的根基;记忆作为历史研究的转型方向,拓展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之维。档案与记忆双重维度助力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化。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旭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副院长牛力副教授分别进行点评。


刘旭光教授指出,李修建馆长与崔宗盛主任代表了全国各行各业的档案记录者,档案与航天也是记录伟大成就的两个领域,同时航天伟大的成就又由档案记录,向档案人致敬!

牛力副教授指出,赵彦昌教授聚焦于档案馆、红色旅游、高校教育3个实践领域,对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成果进行了梳理;闫静副研究员则从档案学科与中共党史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提出档案与记忆两个维度,推动中共党史研究深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作者:论坛组委会

图片:论坛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