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在2023年暑期策划推出了“薪火杯”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赴祖国各地开展田野研究,切身感受祖国数字化时代脉动,发掘信息资源管理原理、技术与方法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丰富学术阅历,创新学术理论,为提升群众数字幸福感添砖加瓦。

2023年8月9日至14日,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个人信息世界田野研究小组来到甘肃省天祝县,开展个人信息世界问题的田野研究。研究小组以“社会认同理论下个人信息世界的要素构成和影响因素探究:以甘肃天祝地区为例”作为研究主题,由2021级本科生王子奇、卢至柔、吴雨琪、邹逢源组成,由学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闫慧教授与图书情报系周文杰教授联合指导、2021级博士生贾诗威协助。

此次调研是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师生在闫慧教授和周文杰教授2012年首次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田野研究之后的再次回访,通过对藏族村落的十二年动态追踪,深入藏族村落的发展历程、以及农村居民的社会认同感对其个人信息世界的影响。研究小组走访并深入调研了天祝县西滩村、红大村、阳洼台村、岔口驿村、石门村、大塘村和科拉村7个村庄的五十户家庭,调研对象包括十二年前的研究对象和新发展受访家庭。小组成员综合运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非参与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地区的积极变化、乡村振兴、民风民俗、个人信息世界、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通讯技术接入与使用情况、数字幸福感等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天祝地区农村居民的生产状况、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信息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认同感对个人信息世界的影响等。

此次田野调查是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师生至2012年以来再次深入到藏族村落中了解与探究农村居民的信息分化问题及其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对于丰富信息资源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场景、创新信息不平等与社群信息学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样本经验。


王子奇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这是我第一次到甘肃,穿越了无数座山和无数个隧道后,终于抵达了天祝。公路从这个小县城向四面八方延伸,连接起途经的一个个村镇,就像一朵在西部大山中绽放的小花。这也是我第一次进行田野调查,我发现这里的人们不论老少都非常友好,并且怀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我喜欢与他们交流,在这里,我目睹了孩子渴望离开大山的心情,看到了青年身着民族服饰笑脸洋溢,还感受到老人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和因国家强大产生的自豪。学校一直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我深信只有亲眼目睹农村的真实情况,才能找到使农村变得更美好的方法。

卢至柔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当我首次深入祖国的大西北进行田野调查,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有这么强大的团队,与如此卓越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并肩前行,齐聚甘肃天祝。在开始调研之前,我内心涌动着紧张与忐忑。但当我真正踏进村民们的家中,我确乎能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在粗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颗纯朴而真诚的心,他们给我们让出了家中最好的位置,自己坐小板凳;他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和新鲜的水果;他们尽力说出最清晰的语言和我们交流......这些细节深深地感动了我。当代的科技进步使得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普及到大部分村民家中,这也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怀着对党的深深感激之情,不仅简单地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视为一句标语,更是由衷地认同并内心遵从。尽管我们只是记录者的身份,但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次回到这里,因为我们之间早已建立起深刻的纽带与连接。

吴雨琪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与泥土最为亲近”。跨越1700多公里的丘陵、平原、山脉,我从潮湿的洞庭湖之南来到了干燥凉爽的祖国西北。海拔、方言、饮食等“不同”倒伏在人与人交往的“同”之下,我是农村的孩子、大地的孩子,脚踏在大西北的土地上,我与见到的陌生人们问好、交谈,却不感到陌生。在每户人家访谈的一个小时里,我仿佛不再是这片土地的客人,而是这个家里的闯入者、新成员,围观甚至参与进人们的生活中。边说话边揉着馍馍面团的阿姨、土炕上倚靠着的满脸皱纹的大伯、瘦瘦小小但机灵好学的初中生……每张脸孔都不是刻板静态的,他们面向我谈着自己如何使用手机、如何刷快手获得快乐、如何看头条了解新闻,生动亲近得仿佛我们早已熟识,只是默契地生活在地图的不同坐标。

在羊群散步的山脚下,闫老师让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次调研,我说,“俗”。不是“平庸、不高雅”的意思,它可以指我在调研途中感受到的属于西北社会的风尚、习惯,可以囊括这片土地上大众的、通行的情感与事物,甚至用佛教来解释,“俗”是尘世间。在天祝,我真切地亲近了我们理应扎根的中国大地,感受着这里的风俗、民俗。当火车驶离华藏寺,除了自己的家乡之外,我想我有了第二片曾深入过的、舍不得离开的土地。

邹逢源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不负其河西走廊“门户”之称。这是一次难忘的田野调查经历,理论和实践相互激发,感性与理性同时启迪。要真正理解中国大地,就要走街进巷、踏进田埂土地,复杂的国情和真实的社会状况在探索中不断呈现。甘肃天祝地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很大成就:房屋更加宽敞、交通更加便利、收入不断增加、素质逐渐提高。但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共资源迁移、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我们期待看见乡村依靠信息技术加快振兴步伐,居民凭借网络应用实现个人发展和创收致富。

贾诗威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级博士生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这个暑假很荣幸能够跟随研究小组一起深入大西北,真真正正地走入乡村地头,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通过与村民的访谈,我不仅见证农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如道路修建、新农村建设、乡村记忆馆、宽带进村等,也见证了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多元影响,包括农村老人在信息时代的挣扎,包括中青年困于手机和利用手机的各种案例,相比较城市用户而言,乡村用户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能力欠缺让他们沦为更加弱势的数字贫困者。也正是这次调研,平日熟读学习的理论变得具像化,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研究的魅力以及关注信息弱势群体的人文价值。


田野点背景资料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天祝文化底蕴深厚,“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境内有乌鞘岭长城、松山古城、栗家庄汉墓群、岔口驿古堡等古迹。截至2020年12月,天祝县下辖14镇5乡、178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有藏、汉、土、回、蒙古等28个民族,总户籍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