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以下简称“数字记忆”)中期交流会在信息楼209召开。项目执行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徐拥军副教授,“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导师梁继红,“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导师牛力,“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导师加小双,项目执行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海薇,“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一期、二期学员及辅导员参加本次开题会。会议由加小双老师主持。

 

        加小双老师首先对会议内容主旨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次中期交流会分为两大部分:“数字记忆”一期学员项目成果展示及“数字记忆”二期学院项目进展汇报。

        一期课题组依次展示了“北京高校记忆”、“声忆北京”、“老北京小吃”及“老北京玩儿物”四大课题的当前成果,主要是对网页成果进行展示。

  

        针对各个课题,老师与项目辅导员们提出了资源的版权、资源的数量、网页的美观及栏目设置、网页迁移及归档等问题,让课题组提高重视并为进一步改进完善项目成果提供了方向,也为二期课题组提供了参考。其中,老师们对“声忆北京”项目的完整度、贯彻性提出了高度肯定,也寄希望于其他小组可与其看齐。

        紧接着,二期课题组依次汇报了课题进展并提出了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们也针对各个课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人与城”课题组对项目背景与内容进行了展示,并提出了网站设计思路,展示了半成品网站,最后对于未来的项目规划进行了概述。

        “蛛网记忆”课题组展示了目前了解到的可引入的人脸识别技术并对其功能及实现方式进行了展示与概述。又提出课题组在项目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老照片像素低,难以识别;老照片的元数据大多缺失等。

        “北京古城墙”课题组首先对于北京古城墙按年代进行了分类并基于此提出了网站架构。又介绍了目前资源收集的情况与元大都城墙的实地调研情况,展示了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下一步,课题组将着手网站构建,同时继续收集资源。老师建议,实地调研应尽量避免主观性。

        “北京春节文化及其变迁”课题组确定了北京春节的主要时间节点,并整理了相关的文献资源等。又提出了对于网页、问答APP、RGB游戏等多种新颖的成果展现形式的设想。老师建议进一步缩小范围,选择一种有特色且可行的方式做精做细。

        “北京名人故居”课题组具体介绍了项目的进展与前往梅兰芳故居实地调研的感受,并依据预调研的情况,对课题计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他们希望通过声音、图片、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引导人们了解北京名人故居,并据此提出了网页的基本展示形式。之后,课题组的重点将放在实地的资料收集上。

        “北京童谣”课题组详细介绍了资源收集的情况,并对资源收集渠道、资源收集案例进行了具体讲解。老师提出应该更多的重视对于声音的收集以及展现形式的创新,使童谣“活”起来。

        “北京的服饰变迁”课题组同样详细介绍了资源收集的具体情况,并对文献资源整理以及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调研情况进行了展示并提出调研过程中的疑惑,老师一一做出解答。同时,课题组对课题的现实意义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小组未来计划与换装APP成果的构想。

        “北京的老行当”课题组简单介绍了网页构建框架、形式,并提出网页中情境式的老行当动态呈现方式。老师建议可以有更多的文献资料补充。

        会议最后,各位老师对于一期二期课题组的展示进行了总的点评。一方面,建议学员们“收集资料时多多益善,选用资料时小心谨慎”,鼓励学员们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们交流;另一方,提醒学员重视课题项目以及“数字记忆”相关活动、加快课题进展,课题组内组长更应负起责任、协调把握项目进度等。

        此次交流会的开展对于“数字记忆”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师生的积极交流。学员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之后课题项目的完成与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胡赟豪

文|胡舣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