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吴宝康大讲堂”第十九讲开讲,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简锦松研究员应邀作“行人·驿路·GIS——‘天下通衢’平台的建构与应用”专题讲座。讲座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系主任梁继红教授主持。校内师生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不同单位学者共聚一堂,聆听了此次讲座。

简锦松研究员从《旧唐书·高适传》中关于高适走骆谷道的记载讲起,并以“侯景反梁”“后周柴荣、赵匡胤败南唐”“完颜亮南侵”“《天下水路路程》写成路线”为例,指出古代道路是知人论世的重要工具。随后,简锦松研究员结合“天下通衢——中国历代水陆交通全图”数字人文平台的构建,介绍了如何通过“计量每个地点给予准确的GPS,地点与地点间给予里程”的方法实现古代地名定位到距离计量。具体而言,是主要依据史书文本、地方志等文献资料,辅以行迹或诗文,以定位古代府城、县驿、谯楼、总铺等地点。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地图、实地照片、卫星影像和GPS位址数据,将文献资料转化为数字化的地名与路线。

简锦松研究员特别强调,在还原古道时要确保其准确性与拟真性。他希望为研究者提供精准的材料,并鼓励研究者利用这些资料来辅助自己的研究。与此相应,他还指出了在地名识读过程中常见的地名异称与错误问题,提醒研究者注意辨识讹误、方言、雅俗、音近等情况。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通过历代文献与官方地图的对照分析,展示了恢复古迹位置和古人地理行迹的现地研究方法。最后,梁继红教授对讲座内容作简要总结,认为在数字环境下,文献研究与实地计量的有机融合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鼓励同学们培养严谨的考据精神,扎实做好学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