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 11月2日下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记忆”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档案文献编纂学”吴宝康思政工作室共同举办“在档案中追寻历史与文化”开放课程。特别邀请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王海燕处长、北京市档案馆展览陈列处王贞处长、中国政法大学档案馆王改娇研究馆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处伍媛媛副处长作主题讲座。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致辞。她表示,档案的传承对于人类文明的存续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在历史与文化中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对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四位讲座嘉宾都是档案编研领域的专家,主题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有利于启发对档案与文化深层联系的思考。

图为刘越男教授致辞

讲座上半场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梁继红副教授主持。王海燕以“档案编研开发——以‘五四运动’‘北平党组织活动’为例”为题,介绍了档案编研开发选题、选材、编辑出版和成果推广宣传各环节的要求和重点。档案编研开发工作需要从社会利用需求出发,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源,兼顾选材的开放性以及与主题的相关性,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档案内容开发,根据档案内容与利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出版形式,利用丰富多元的手段扩大编研成果的影响力。她以两项重点档案保护和开发项目为例,生动具体地展现了档案编研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结尾时强调其实质就是“为党守史,为民服务”。


图为王海燕处长在线报告

王贞以“档案展览的数字化转型”为题,探讨了档案展览手段由传统向数字转型的过程。她简要介绍了现代展览中常用的三种技术,即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并借助图片和视频案例具体展现了数字投影、桌面互动、弧幕影片等技术的实际效果。最后她总结了现代展示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作用,包括以全新视角解读档案并还原历史、以丰富手段提升观众参与感互动感以及以多元方式拓展展陈形式三个方面。


图为王贞处长在线报告

讲座下半场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何庄副教授主持。王改娇以“人物档案的建立与开发——以钱端升档案为例”为题,介绍了人物档案的界定与价值、对象选定与搜集以及信息开发与相关法律问题等内容。她简要分享了人物档案的定义,并从来源、内容、利用手续、利用者四个方面分析了人物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人物档案对于历史事件细节的反映更为真实、详尽、可靠,能够赋予宏大的历史架构以血肉与情感。其对象选定与搜集应该“可遇也应可求”,需要发挥综合档案馆、机构档案馆、高校档案馆的资源优势,多方位,多渠道收集人物档案。然后以美国杜克大学和钱钟书书信案件说明法律问题的重要性,并希望信息开发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王改娇研究馆员以钱端升档案中史实、时间、人物考订过程为例,说明档案加工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鼓励同学们进行档案学、历史文书格式、书法辨识等多方面内容的学习。


图为王改娇研究馆员在线报告

伍媛媛以“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的百年回望”为题,梳理了一史馆明清档案整理编纂的基本脉络及特点。近百年来明清档案的编纂刊布大概历经三个时期,分为拓荒摸索时期、奠定基础时期和全面服务时期,并以已出版汇编和图录为例说明编纂成果在佐证国家资治、辅助学术和清史研究、推动文化建设和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一史馆明清档案管理编纂的学术性、社会性、国际性和时代性的主要特征。最后,她就工作继承与开拓创新问题、编研利用与档案安全问题、系统化专题化与碎片化快餐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图为伍媛媛副处长在线报告

在提问互动环节,四位专家就档案馆档案资源收集优势、文书标题拟定、档案策展的技术与成本、数字转型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同学们表示收获巨大。


图为同学们在提问
最后,梁继红副教授作总结,代表参与讲座的师生感谢四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其中包含着各位专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系统化的理论思考,勉励同学们以严谨扎实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档案中追寻历史与文化,讲述好档案中的故事。


撰稿:胡雨、郝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