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学校首届“全球校友大会”之际,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办“AI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与校友共叙师生情谊,共商人才培养,共谋学院发展!本次论坛共分为主论坛、AI时代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主题沙龙、金融行业校友俱乐部主题沙龙三个部分。

主论坛由学院党委书记闫慧主持,他代表学院向与会校友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表示,校友是学院蓬勃发展的一支关键力量,期待校友常回家看看,积极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教授作“破圈成长中的数字人文”主旨报告。冯惠玲教授全面介绍了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历程、应用场景及教育实践,她通过“北京记忆”、高迁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和四维北京等案例,重点讲授了学院在数字人文方向的项目研究、建设成果等情况。冯惠玲教授表示,数字人文是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领域,通过数字技术拓展人文研究的边界、方法和影响力,推动人文知识的创新、传播与社会应用,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学院1985级硕士、2002级博士校友付华作“AI在档案工作中应用的障碍”的主旨报告。付华指出,人工智能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档案工作辅助工具发展为对档案工作全流程的智能化支持,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档案部门也应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作用,避免落入“技术崇拜”的陷阱和“绝对安全”的窠臼,注重突破“语料范围”的局限,建立“公平公正”的伦理规范。

学院院长刘越男作“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科建设新发展”的主旨报告。刘越男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近年发展和未来规划,尤其是近年来,学院以构建中国特色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为总体目标,以档案学为“龙头”,以数字人文与数据管理为“两翼”,推动传统学科升级转型,加强与人文、理工、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确立数字记忆、文献保护与修复、数据要素治理、档案数据智能化等四个战略突破方向。打造“人大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面向国家战略的学科创新高地。

最后,学院举办了信管之家校友APP(内测)发布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韩曙光介绍了APP的相关功能,该APP由学院自主设计开发,包括新闻资讯、校友权益、校友活动、职业发展等板块,旨在推动校友工作的数字化,整合校友资源,构建紧密校友社区,增强校友联系,促进校友情感交流和资源共享,正式版预计6月份上线。

主论坛后,学院分别组织了两场主题沙龙,一是AI时代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刘越男院长主持,冯惠玲、付华、北京科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苗丽萍、民政部档案资料馆张岳、应急管理部档案馆陆颖蕊、交通运输部档案馆蒋丽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档案馆黄峰等诸位行业校友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度交流讨论,共同解锁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新视角,为推动学院新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凝聚共识。

另一场是金融行业校友俱乐部主题沙龙,由俱乐部理事长、1997级校友葛长征主持。北京清和泉资本有限公司刘青山、太盟投资集团邢彪、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唐能等三位校友,围绕家庭理财和个人投资策略进行了专业分享。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学院与校友、行业专家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为学院在 AI 时代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学院将携手校友和各界人士,共同推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与建设。首届全球校友日期间,学院校友和师生还参加了校友日大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