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人大信管·求是讲坛” 第二场“学科交叉研究测度与评价”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索传军教授召集,浙江工商大学俞立平教授、武汉大学张琳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龚新奇教授、贾君枝教授共同探讨学科交叉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闫慧主持,累计五百余人线上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致辞,她表示学科交叉研究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对于这样一个学术阵地的评价是图情档学科不可回避的学术责任。关于学科交叉进行讨论研究,对构建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俞立平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学科交叉测度与评价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俞立平教授认为目前存在人文社科学科分类太细,自然科学学科的分类有泛化的倾向。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就要建立我国相对宽泛的学科分类体系标准。俞立平教授还对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进行了辨析,认为交叉学科可以进行测度和评价,而学科交叉可以测度但难以评价,学科交叉测度研究的重要性大于评价。同时指出学科交叉测度方法存在基于统计学方法的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

张琳教授对交叉科学的概念内涵、测度方法和影响评价以及在这些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深入讲解。张琳教授区分了交叉科学两阶主题研究的概念并通过分析期刊分类体系、合作者等研究视角存在的不足,得出不同的交叉科学测度视角与方法存在局限,反映了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复杂性。此外,张琳教授还说明了目前交叉科学影响评价面临的挑战,认为当前的交叉科学评价更应该结合实践过程展开,以“交叉增量”为导向,分析交叉科学研究和成果产生的机制。

龚新奇教授从参与的课题出发,介绍了学科交叉研究的通用流程,融合背景知识、逻辑推理、定量计算和模拟验证等关键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从抽象符号化领域问题到模型算法设计,以致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的流程,并以所从事的交叉研究为例,展示了在生物、医学和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案例。

贾君枝教授对学科交叉的研究情况、测度方法、测度指标以及不同层面的研究主题进行了说明,并展望了学科交叉测度研究成果的未来应用场景及其学科交叉研究的未来发展。索传军教授分享了对学科交叉研究的动因与目的的思考,认为应明确学科分类标准,强调学科交叉研究的真正动因是解决问题,一些学科交叉研究行为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要正确看待学科交叉研究,不过分夸大和刻意追求。

本次沙龙的讨论环节积极热烈,多位老师和学生对学科交叉研究的本质、原始学科与交叉形成的新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交叉研究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师生深受启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