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在信息楼209室成功举办了第一场专题讲座——“光影声色:数字重建北京城市记忆”。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梁继红副教授,她也是“数字记忆”项目导师团成员和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次讲座由辅导员黄蕊主持,“数字记忆”项目全体学员参与其中。
首先,梁继红老师回顾了西安调研之行,表示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出校园、走进文化古都,并将其形象地比作“游学”。回忆起大唐芙蓉园和在陕西省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讲座,老师强调西安“游学”的目的正在于让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遗址的复建以及如何对文化进行传承、展示和传播。
紧接着,梁老师以《美丽的森林》、《4分钟看世界5500年历史》两个短视频和《现代元素与经典古画相结合》一文相对比,向学员生动地展示了数字化的实例,并指出数字化是一种手段,利用数字化可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
随后,梁老师针对“北京城市记忆”项目的缘起、意义、内容构建及特色之处做详解。
以刘洪宽老先生所画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老北京中轴风物图》为引,并用文字和图像表现北京作为都城的变化,生动形象的诠释了关于“北京城市记忆”项目的缘起。梁老师指出,北京是一个地上城市,即其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元、明、清三代,宫殿等古迹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但北京古建筑的破坏令人担忧。引用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话:“保不住城墙,保不住四合院,那就保住关于城市的历史记忆,这也是一种功德。”借此,梁老师提出北京城市记忆项目是信息时代重大的文化工程,其使命就是要利用新的技术利器,去整合、阐释和再现北京记忆,保护住这一城市的命脉。
关于“北京城市记忆”项目的意义,梁老师指出项目不仅能够构建信息时代北京的城市文化认同,为北京发展提供凝聚力和最根本的精神动力,而且有利于传播北京的城市文化价值观,是北京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此外,项目所建立起的数字资源库也可以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满足群众对北京文化的多样需求。
关于“北京城市记忆”项目的内容构建,梁老师从基本特点、建设方式和主体功能的角度进行详细介绍。具体内容依据文化结构理论,分解为地理空间、水道·交通、教育和习俗等22个专题,总体目标是构建“两站一库”,即自建网站、互动网站和数字资源库。
关于“北京城市记忆”项目的特色之处,梁老师总结出面向大众、资源整合、互动性强、培养人才等。同时,梁老师分享自己作为项目一员的切身感受:构建城市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力求全面真实、积累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是获得了一种使命感,那就是坚决守护住文化的精魂!
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这一讲不仅加深了学员们对数字记忆项目的理解,更在无形之中赋予了同学们守护、传承文化的使命,也相信同学们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文/闫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