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6月3日,在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第二届未来档案学青年学者沙龙”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发起,联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档案与建设》编辑共同主办,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打造的国际档案周品牌活动。

沙龙以“档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档案学科与档案事业发展图景展望”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学者创新,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促进观点碰撞,培育繁荣的学术生态。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档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教授、周文泓副教授、杨建梁副教授、祁天娇讲师、博士研究生崔浩男、代林序,硕士研究生文利君、贺谭涛等师生参加此次会议并作报告。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裴雷教授主持,他强调了档案学科在新时代的重要性,赞扬了青年学者的创新精神,并鼓励深化学术交流,推动档案学科发展。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陈冬华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柯平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数据归档与档案安全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永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以及《档案与建设》主编刘鸿浩研究馆员先后致辞。

刘越男教授作为沙龙发起人,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支持。她表示,本次沙龙立足数字化转型社会的前沿,坚持面向未来的会议主题,彰显了青年学者的学科担当和事业担当。并预祝此次前沿、开放、包容的未来档案学青年学者沙龙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全国各地的档案学青年学者们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了自由活泼的圆桌对谈。在“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中,学者们着重探讨了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科技档案管理的中国特色及其实践应用中的挑战。包括民族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档案学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等主题。在“档案与数据要素化”中,学者们分析了档案数据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支撑作用,提出档案数据要素化的必要性及其对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提出面向数据要素化有效组织和管理档案数据资源的方法与跨界合作机遇,进而探讨档案面向数据要素化应有的议程设置。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档案文化建设”中,学者们表示档案事业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就数字技术如何增强档案文化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传承弘扬红色档案文化,以及档案公共服务未来转型等主题展开讨论。在“档案事业与新技术的双向融合”中,学者介绍了大模型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前景,分享南海档案资料管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并积极讨论档案事业与新技术融合的必要性与实践情况。在“档案学科交叉与跨学科合作”中,学者们分享了跨学科研究经历,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档案教育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中,大家讨论了档案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构建、档案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档案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在分享相关成功经验之余,也重点讨论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挑战。

6月2日下午,青年学者们通过快闪演讲和海报展示的形式,集中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这些成果涵盖档案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在档案知识服务中的应用、中西档案学术语的对比分析、国家政策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安全与共享等多个方面。专家们对青年学者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认为这些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并对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次活动为档案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展现了档案学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闭幕式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司徒凌云助理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文泓副教授作为沙龙发起单位代表回顾了沙龙的起源和成长,展望档案学未来,同时代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高大伟教授,承诺将精心筹备第三届未来档案学青年学者沙龙。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烨助理教授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再次表达了对所有参会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的感谢,并倡议档案学青年学者们携手同行,面向未来。

此次会议以平等交流为特色,通过圆桌对谈、快闪报告、海报展示、“走进江苏”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为档案学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体现了青年学者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励学敦行的进取精神。通过这次活动,青年学者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将共同推动档案学科的发展,让档案学的空间更加辽阔和高远,打造一个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档案学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