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2024年度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国外档案科技创新案例搜集分析”(项目号:2024-Z-008)调研交流会在中国航发航材院顺利举行。中国航发集团总部综合管理部业务经理高艳、中国航发航材院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田野、中国航发航材院信息中心科技委主任贺世美、中国航发航材院信息中心档案组组长杨青青、中国航发航材院信息中心档案数字化专责张熠飞、中国航发航材院信息中心文件管理专责黄苗、中国航发航材院信息中心管理信息化专责杨梓瑞等,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师生团队等参加会议。

黄霄羽教授代表课题组汇报了“国外档案科技创新案例搜集分析”项目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规划。自2024年9月项目启动以来,团队已取得多项成果:搜集21个国外国家的数十篇国外案例,也搜集了数十篇国内案例;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和科技创新案例的论文。课题组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航发案例深度分析、技术适配性评估与成果汇编与共享。

田野代表中国航发航材院汇报了本院档案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思路、建设进展以及建设问题与对策,当前航材院已完成数字档案系统二期升级,但也面临着工作环境限制、日常事务繁重、非结构化档案数据标准难统一的挑战,未来将进一步开发国产化适配工具,探索研发及合作新模式。

在本次调研中,双方围绕档案管理与航空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点展开了深入讨论。课题组紧密结合前期调研准备,从档案信息化成果的需求表现、高效清洗数据以供大模型训练使用的方式、数据中台的建设规划、数据资产化路径及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等多个维度提出具体问题,并就档案工作制度的起草、执行与监管中的难点、堵点进行系统性提问,尤其聚焦于当前档案管理如何更好服务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如何在专业性与行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航材院相关专家结合单位当前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围绕数字档案系统建设、企业数据资源整合与归集机制、数据治理体系建设进展及在数据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合规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双方还围绕档案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展开交流,不仅探讨了理论层面上的方法论支撑,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经验分享。航材院团队介绍了本单位在推进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打通数据壁垒、提升档案服务效能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并表示期待与高校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本次调研紧扣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档案科技创新案例搜集分析”的实践导向,充分展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良好示范效应。黄霄羽教授团队走进中国航发航材院,立足科研院所的实际场景与业务需求,通过系统访谈、实地交流与案例剖析,全面了解航材院在档案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方面的探索路径与建设成效。

调研进一步强化了高校科研团队对航空制造行业档案场景的认知与理解,为后续推进个性化解决方案设计与高价值成果输出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高校理论研究 + 企业技术实践”的协同模式,充分体现了档案科技创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核心理念,推动档案工作从传统管理向服务驱动、智能协同迈进。

双方一致认为,应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持续深化资源互补、项目共建与人才联动,共同探索档案科技创新的新路径,为加快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现代化、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