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实习已悄然走过大半,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之旅无疑是满载梦想与青春的旅程,更带来现代与古老交织的震撼。

       2015年7月25日,天朗气清,同学们跟着老师从车站出发步行了一小段距离,竟不知不觉间踏进了芝大的校园。之所以不知不觉,大概是因为与国内大学不同,美国众多大学较为开放,没有标志性的“门”建筑,百年老校芝大也不例外。

       芝加哥大学的校训是:益智厚生(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在参观的过程中,愈发理解、深入体会到校训的无所不在。    

       沿街向校园深处走去,到达的第一站便是颇负盛名的乔与莉卡曼斯妥图书馆(Joe and Rika Mansueto Library)。该馆由Helmut Jahn设计并于2011年正式建成,数次荣获建筑类大奖,并作为影片拍摄地。作为图情档专业的学生,自然对图书馆倍感亲切,我们在惊叹的同时,纷纷掏出手机,在通透漂亮的“大椭球” 曼斯妥前拍照留念。

       再往前走几步,拐个弯,映入眼帘的即是芝大图书馆的主体建筑——雷根斯坦图书馆( Joseph Regenstein Library)。图书馆的外墙极具层次感, 似乎每一部分都不尽相同, 而且有一种不断向上生长的感觉。更棒的是图书馆前方有一片缓坡, 是一块非常精致又充满生机的景观地带, 洋溢清爽的绿意。

       进入馆内,帅气、风趣的讲解员小哥眉飞色舞地介绍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图书容量以及管理系统等。如今的研究型图书馆正面临着馆藏数量急剧膨胀与馆藏空间限制的矛盾,为此,曼斯妥图书馆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思就是为350万册图书建立一个自动存储检索系统,将其存储于精心设计的巨大“盒子”——一个五层的地下藏书馆里。一来可避免干扰开放空间,二来可用最低的成本保持适合馆藏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该地下藏书库,由5个机器人升降机来操作。小哥带领我们来到17米之下的操作控制空间,试验、演示,当借阅系统识别查询者的要求之后,庞大的机器人便通过轨道慢慢开始移动,迅速准确地找到相应书籍所在存储箱,并将箱体整体推出最终送达查询者处。每次运送耗时五分钟。如此先进的技术就像是一场精确而精彩的机器人表演,在场所有人惊叹不已。

       离开图书馆,穿过绿意盎然的石雕门(Cobb Gate),来到了芝大的老建筑区,在这里我们肆意流转目光,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无论是哥特式抑或是野兽派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望着草地上沐浴在阳光下的青春面庞,我们也抑制不住要去蹦一蹦的心情,导师兼摄影师王健教授定格了少女们花儿般幸福与欢欣的瞬间。

       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物馆(The Oriental Institute),馆内藏品真真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大部分都是原件!原件呐!包含巴比伦狮子浮雕、汉谟拉比法典、拉玛苏、图坦卡蒙塑像、木乃伊、沙尔马那赛尔三世黑方尖碑(难道是《神盾局》里方尖碑的原型?)等一系列东方文明的著名产物,想不到竟在校园的研究所博物馆内见到比卢浮宫藏品更为珍贵的东方文物,实在是又惊又喜。

       分享一件趣事儿:王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博物馆有一件对咱们档案学意义重大的展品,看谁能先找到,找到有奖励哦~~于是我们大开脑洞、四处寻找,满心以为是一进门就映入眼帘的汉莫拉比法典,然而王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竟有罗塞达碑石刻档案!大家在外国档案事业史课堂上学过吧~~闻听此讯,我们又返回馆内四处寻找,终于发现了,拍了照片,带着知识赋予的幸福和满足离开了东方研究所博物馆。该博物馆免费参观,靠捐赠、购买纪念品等维系。王老师特地买了一块罗塞达碑纪念品,即是专业资料,也是小小心意。大家上王老师的课时记得“求分享”哦!

       就像不知不觉进入了校园一般,时间也不知不觉地流逝,一天的芝大行有惊叹、有满足也有疯狂,希望我们无论是在实习或是追梦的路上,都永远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学习之路没有尽头!

(文:龙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