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人文奥运) 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人文北京研究基地)在香山饭店召开了2018年工作会议,回顾过去一年中心工作情况,共商未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冯惠玲,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原校长张妙弟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教研室主任黄亚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沃晓静副处长,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树旺教授、执行主任徐拥军副教授、副主任魏娜教授,以及来自校内外的30余名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的第一阶段为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因工作和政策原因,刘新成教授不再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经出席会议的学术委员表决,选举干春松教授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新的主任委员。
会议的第二阶段,为全体学术委员、研究员工作大会,由中心副主任魏娜教授主持。
首先,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受校领导委托,为新聘的主任委员干春松教授颁发聘书。
魏娜教授宣读新聘研究员名单,对新聘研究员进行简要介绍,并由中心执行主任李树旺教授、执行主任徐拥军副教授为新聘研究员颁发聘书。
随后,冯惠玲教授向全体学术委员、研究员汇报了中心2017年的工作情况及2018年的工作计划。冯惠玲教授梳理了过去一年中心在科研项目、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获奖情况、咨政成果及媒体发声、标准与软件著作权、国际交流、人才培养、重要会议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她介绍说,研究中心围绕确定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在“人文北京”理论与应用研究、“人文奥运”研究、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播等三大板块上同步进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例如,中心关于2022北京冬奥会愿景的研究受到国际奥委会的好评,李树旺教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首个体育学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记忆数字资源平台的资源不断增加、形式不断创新,“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计划的第一期学员在柏林的数字遗产大会掀起了“中国风”。冯惠玲教授强调未来中心将继续推进三大板块研究,强化品牌效应,形成特色和实力,进一步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中心基础性管理工作,为研究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随后,中心学术委员发言。干春松教授、张妙弟教授、黄亚玲教授、黄兴涛教授等学术委员对中心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干春松教授指出,选取典型区域或事件来做记忆项目既有新意又具有存续历史的重大意义,他为北京记忆项目所取得的成就深感振奋。
黄亚玲教授表示,冬奥会已经进入北京周期,面对冬奥运动认知度低下、短板明显的现状,中心可加强冬奥运动的普及工作。
张妙弟教授表示,中心的工作范畴和工作深度已经远远超出狭义的人文北京和人文奥运,尤其是不断涌现出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形式,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中心良好的队伍建设。
黄兴涛教授也对未来北京记忆项目的进展表示期待,并表示之后会更多地参与到中心的工作中来。
随后,中心研究员侯琨从志愿者、冬奥组织、比赛项目三个方面介绍平昌冬奥会情况,分析了平昌冬奥会在志愿者专业度、奥运城市宣传、冬奥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肯定了中国品牌在平昌冬奥会上的成功输出,以期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借鉴。
中心执行主任李树旺教授介绍了2018年冬奥论坛及冬奥知识普及设想。他表示,研究中心计划于2018年继续举办北京冬奥高峰论坛,并在成功举办“参与·共享·教育——2017北京冬奥高峰论坛”的基础上成立论坛组委会,提高论坛的组织力和专业性,提高论坛的国际性,创新论坛的形式。
中心研究员杨燕萍、钟新、冯仕政、李文钊、杨宏山、阚红柳、李京律、王智慧等为中心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所提出的建议也获得参会嘉宾的广泛响应。
接着,中心执行主任徐拥军副教授布置近期工作,提出研究员的权利与义务。他强调,2018年要进一步强化中心基础性管理工作,继续推进中心的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中心两大网站以及中心宣传手册来扩大国内国际影响。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沃晓静副处长在讲话中表示,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在过去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成绩斐然。学校也将继续支持中心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为中心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和科研环境,希望中心各位成员继续做有意义的事,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