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北京·我们的记忆”座谈会暨表彰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艺术楼530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主题为“共话北京文化记忆保护,表彰记忆贡献突出者”。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记忆”首席专家冯惠玲教授,北京电视台研究发展部主任秦新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丹,人文北京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拥军教授,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新教授,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汪进,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专项资金管理科副科长曾孟夏,“我的北京记忆”项目小组成员加小双、陈婷、刘力超,北京记忆贡献者代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总计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

与会嘉宾观看视频

上午九点,第二届“北京·我们的记忆”座谈会暨表彰会正式开始,会议由加小双博士主持。会议伊始,加小双博士介绍了与会嘉宾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加小双博士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历史沿革、研究领域、重要成果等基本情况,以及召开本次会议的基本愿景。

接下来,冯惠玲教授发表会议致辞。冯惠玲教授对到场的老朋友和新朋友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指出,城市记忆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也是“北京记忆”项目开展的现实价值。接着,冯惠玲教授表达了对参会者的敬意,感动于他们对北京的热爱和情怀。最后,冯教授强调,北京记忆是迭代发展的,因此,项目一经启动,便永远不会有终点。

冯惠玲教授致辞

随后,会议进入表彰环节。李冬(漫画家、摄影家)和师毅(北京脉搏微信公众号负责人)作为“优秀合作伙伴”代表,领取了“优秀合作伙伴”证书,由冯惠玲教授和秦新春主任为获奖者颁奖。随后,冯惠玲教授分别与这两位代表签署了资源合作协议,意味着将与他们进一步展开深度合作。李冬在发言时提出,他走过北京市许多的老城区,而老城区承载了老北京的记忆,因此留存老城区的影像很有必要,同时,他建议“北京记忆”项目也应重视自身记忆的保存,应通过摄影等手段留住学校的珍贵回忆。师毅在发言时提出,一个有记忆的城市才是有灵魂的城市,“北京记忆”项目为留存城市记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草根为切入点也彰显了“北京记忆”项目海纳百川的胸怀。随后,陈伟(北京小曲儿传承人)、孟雅男(老北京叫卖艺术团负责人)和李辰(北京方志历史文化传承与宣传实践团)作为“北京记忆贡献达人”代表,领取了“北京记忆贡献达人”证书,由王丹书记、徐拥军教授和钟新教授分别为获奖者颁奖。陈伟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他现场示范了北京小曲儿的唱法,并表示,传承北京记忆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记忆”项目是一个能够让北京记忆传承者们共享珍贵资源的平台。

为“优秀合作伙伴”颁发证书

现场签署合作协议

为“北京记忆贡献达人”颁发证书

接下来,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新教授从传播学视角介绍了北京记忆与北京形象构建的相关问题,她认为图书、音视频等形式是传承北京记忆的良好开端,在未来,通过记忆构建的城市形象将是塑造新北京的重要依据,因此“北京记忆”项目应发挥引领作用,塑造多样化、现代化的北京。接着,中心研究员加小双和助理研究员陈婷从背景介绍、运营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我的北京记忆”互动网站的基本概况。

钟新教授发言

短暂休息后,进入座谈环节,与会人员就“北京记忆的内容表现”“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京文化记忆”“对于‘北京记忆’项目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开展的合作路径”等议题进行探讨。首先,北京电视台研究发展部主任秦新春充分肯定了“北京记忆”项目的价值,她认为,北京目前正处于发展转型阶段,记录城市记忆意义重大,“北京记忆”项目借助中国人民大学的品牌效应,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她也表达了北京电视台与“北京记忆”项目进行合作的愿望。

秦新春主任发言

接着,史宁(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何力(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传玖(“走读北京”负责人)、王飞(琉璃厂人)、孙天培(“北京人文地理”公众号负责人)、李颖(北京林业大学“乡愁北京”实践团负责人)、刘爱军(京都北韵禅乐社社长)等专家学者和文化界人士分别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北京记忆建设实践,指出了当前北京记忆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为北京文化记忆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与会嘉宾都对“北京记忆”项目的社会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意向。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会议将热心于北京文化和记忆保护的专家学者和文化界人士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进一步深化相关合作将有利于北京记忆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动北京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

会议背景:作为人文北京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北京文化形象的积极传播者,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一直以保护和传承北京文化记忆,推动北京文化建设为己任。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提出“数字记忆”的理念与模式,同时开始主持“北京记忆”项目,全称为“‘北京记忆’——北京文化资源大型数字平台”(http://www.pekingmemory.cn/)。该项目从人文与艺术的审美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北京文化进行深度、丰富、趣味地数字展示与传播,使之成为网络时代北京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北京人文价值输出的重要窗口。2017年11月起,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开始举办“北京·我们的记忆”座谈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两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