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北京市人文北京研究基地、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傅予老师主持的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务院图情档学科组召集人冯惠玲,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李立军、首都图书馆原馆长兼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倪晓建、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马文大等专家出席会议。

2021年4月,傅予老师带领研究团队赴首都图书馆、北京方志馆开展调研。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丁小蕾参与调研,接受访谈的还有首都图书馆郭炜、韩佳、张小野、袁碧蓉等业务专家。调研过程中,研究团队就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的业务实践、文化数字化资源建设与传播工作、数字化支撑条件、文化资源机构间的协同合作等方面与业务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团队通过多轮充分调研,对首都图书馆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与利用的现状、成就和远景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厘清了当前业务一线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对有关北京市图书馆类文化资源机构在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走向大众、构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新时期功能文化机构的定位调整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与业务提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当前北京市重点工作和宏观环境提出了一些实际操作建议。双方坚信首都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会不断满足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为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增色添彩。


2021年5月,研究团队赴北京市档案馆开展实地调研。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李立军和全国档案专家陈俐参与调研,接受访谈的还有北京档案馆王贞、王兰顺、金霞等部门领导和业务专家。研究团队就文化资源传播的新趋势、智慧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馆公众参与式文化活动研究、数字化实现的条件和机制等方面同业务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团队充分考虑档案馆独特属性,在此基础上,与业务专家一起对档案馆文化资源的开放鉴定、数字化工作总体发展方向、档案多层次多阶段数字化的常态工作机制、打造档案文化传播的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剖析。档案文化资源的独特政治属性,给档案馆数字化传播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与困难,档案人在新时期积极拥抱新趋势,同时以高度负责和审慎态度开展档案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工作,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专业素养,创新大局意识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使得北京档案馆的文化数字化传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7月,研究团队前往首都博物馆开展调研。研究团队首先以文化传播的受众视角,以首都博物馆代表性展览为抓手,对首博线上线下数字化设施和效果进行了亲身体验,从而对首都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的线下数字化现状有了生动切实的认识。在后续调研过程中,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出版部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芮英以及李淘、林新宇等专家参与访谈。研究团队就首都博物馆数字化开发与传播发展历程、资源数字化工作现状、工作开展的支撑条件、文化数字化传播效果、机构间协作的问题与前景、“数字人文”交叉学科研究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式等方面与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团队通过对文博行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历程的认真梳理和规律探寻,基于此从政策制度、运行机制、拓展方式等角度,对推动北京市博物馆类文化资源机构数字化建设向好发展的实现方案进行探究,旨在充分发挥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担当和辐射带动作用。博物馆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转型,将有效促进博物馆人发扬一如既往的服务奉献精神,从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多方面为全市的文化建设和传播工作提供更为完善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专业支持。


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研究的项目顺利推进,是科学研究与业务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落地体现。其将切实支撑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工作,助力北京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拉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作为北京高端智库的职能;这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旗帜作用,引领我国在“数字人文”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与实践结合,产生社会综合效能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