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4日,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林州隆重举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课题组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与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社、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中乔大三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此次会议。本次大会在古村落保护领域意义重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来自全国古村落保护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代表等近300人参会。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冯惠玲教授率队与会并参与嘉宾对话,子课题1负责人、本次大会主席罗杨,子课题5负责人梁继红副教授分别代表课题组作大会发言,博士研究生加小双、祁天娇作为课题组成员同行。
课题组成员会上合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长、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主席,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负责人罗杨在大会上作《古村落活态保护的十种模式》主题发言,他依次介绍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西塘、西递、宏村、占里、岜沙等著名古村落,详细分析了其形成背景、发展的有利条件直至成功活化,以十大经典古村落的保护模式作为案例,详细指出了当代古村落活态保护应提取的各方面成功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5负责人梁继红在会议专题论坛上作《古村落记忆的数字化传播》发言,她立足于当下古村落保护的国际国内理论与方法,总结了当下古村落保护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强调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突破原有方法局限的一种新探索。古村落数字记忆的传播强调多维延展,是基于对古村落文化解析与资源分析的重要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留存古村落记忆、呈现古村落文脉,是古村落“活态保护”的一种新的有益尝试。梁继红副教授主要从理念层和实践层两方面介绍了社科重大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理念、方法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做法,结合浙江高迁古村的数字化保护案例,详细阐释了“多维延展”和“前台后库”的项目设计与实施。梁继红教授强调,中国古村落是传统社会“天人合一”等文化精髓具象化的遗存。构建古村落数字记忆,传承古村落数字文脉,作为古村活态保护的新方式,在更大意义上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
社科重大项目总负责人冯惠玲教授,子课题1负责人罗杨参与了会议的“嘉宾对话”环节,其中,由罗杨主席担任本环节主持。冯惠玲教授在本环节中强调,古村落保护是一个全面、系统、立体的过程,古村落建筑保护很重要,应该得到重视,但是“文化”的建构和“人文”的回归也很重要,而数字化能够为我们真正的实现这种“活态”保护提供新路径。冯教授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普遍欢迎与一致赞同,认为这是当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所缺失的一种视角。
关于本次大会发言的详细报道可参见:http://www.toutiao.com/i6419915995510473217/
文/祁天娇 加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