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上午,第53期兰台读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9会议室举行.
本次读书会由2016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闫石同学主持,围绕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和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两本传播学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和讨论。
会议伊始,兰台读书会指导教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拥军副教授主持了兰台读书会的换届工作。
徐老师肯定了2016-2017学年的兰台读书会会长叶茹雨同学的工作,并提议由方雯欣同学担任下一届的读书会会长。大家以鼓掌方式通过了对方雯欣同学担任下一届读书会会长的决定。
随后,2016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晶伟同学以“制造出来的同意”为主题,汇报了自己阅读《公众舆论》的心得。他指出,公众舆论是传播环境、传播者和受众者共同制造出来的同意,并分别讨论了三者在公众舆论中的地位与影响,详细分析了三者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联系。随后,他提出了对新环境下推动公众舆论理性化的几点思考。李晶伟同学充分综合自己阅读其他相关著作的心得,将《公众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相结合与比较,角度新颖,思考深刻。
2013级新闻学本科生本科生王馨艺同学就《公众舆论》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她首先分析了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对于传播学的影响,然后对该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介,并将其李普曼的观点与柏拉图、卢梭、约翰·杜威的观点进行了比较。
2015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本科生闫新战同学做题为“莫要无知地成了‘别人’”的读书分享。他指出,人们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或者相互联系时会出现偏差,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含社会交往的限制、外界消息量与自身实践的矛盾等;内部因素主要包含自身的偏见、想象以及成见等。随后,他从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模式出发,分析这两种影响因素,并以雷洋事件为例为大家详细解读。
2015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本科生胡赟豪同学对《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做了题为“运动中的信息”的读书分享。胡赟豪同学将传播理论与自身所学专业——信息资源管理相结合,分析了信息的发出者、传播渠道以及接收者。他提出信息是持续流动着的,并构建了一个不断变动的大体系。
在四位同学分享完之后,徐拥军老师对四位同学的读书分享做了简要评价,并对《公众舆论》和《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自己的读解。徐老师还请万凯莉同学就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从李普曼“拟态环境”所引申的“三世界”理论向大家做了介绍。
其后,同学们围绕两本书中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本次读书会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声中圆满结束。希望兰台读书会能够越办越好,同学们能够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