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信息分析论坛成功举办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参会人员:

2022年8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联合举办“2022中国信息分析论坛”,150余名注册代表线上参会。论坛主题为“新时期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创新”。
开幕式与专家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卢小宾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戴国强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监事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致辞。


图1 卢小宾教授主持开幕式

戴国强研究员代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新时期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宏大背景下,情报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行业内在规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不断创新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提高对信息分析与科技情报领域涌现的新问题与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问题的解决能力,满足社会和时代对高水平高质量信息分析的需求。戴国强高度评价了以卢小宾教授为主任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以来在探索信息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希望人大信息分析团队常备不懈、矢志创新,以奋进者姿态推动中国情报学发展进步。


马费成教授回顾了信息分析从科技领域走向产业研究领域,并逐渐融入社会、政治、经济、安全、市场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当前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远的变革,信息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信息分析所面对的数据量迅速增长。我们应当积极将现代化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分析,促进信息分析活动进一步融入各行各业的发展,服务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战略。


刘越男教授感谢与会专家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关心和支持,并表示,信息分析专业是学院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重点推进的专业,也是学院最受欢迎的硕博专业之一。她认为,“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及的数据要素价值即为“新时期”信息分析之“新”的主要体现形式。信息分析应当紧密贴合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建设需求,同步推进理论生长与方法扎根,发挥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




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分析教研室主任朝乐门副教授和副主任任明副教授先后主持主旨报告。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信息管理学院杨海平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管理学院王曰芬教授,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李贺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赵峥研究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数据中心主任李雪山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教授等六位专家发言。



杨海平教授表示,当前,针对南海领域的科学计量研究是图情档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研究阵地。以南海维权为目标,通过对南海领域高被引期刊、作者、机构、主题等特征的分析,构建南海领域引文分类图谱,对南海领域作者引用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结论指出,我国学者倾向于通过引用来阐述南海历史背景,而其他国家学者则更倾向于阐述南海法理依据,且活跃度高于我国学者。未来我们应当加强以法理视角输出学术观点,从法理上对南海争议主题进行论证,提升我国南海研究学术话语权;广泛搜集历史文献资料,对证据进行组织关联,实现强有力的批驳。

王曰芬教授首先阐述了信息/情报机构、专业研究所/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IT/制造业公司等四类用户在产品、环境、先验、认知、关系、任务等六种情境下的知识创新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其次,以科技要闻为数据集,研究了四种常见信息分析方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建构;最后,通过对“一类方法应用于不同数据源”“同一数据源采用不同方法”和“检索数据集的筛选与评估”等三个应用案例的结果解读,得出四点思考:数据的检索策略应与问题高度匹配;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场景要与数据源相结合;结果解读过程中的相关背景或知识要高度掌握;结论提炼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

李贺教授表示,随着在线评论和管理回复成为厂商与网购消费者互动的重要方式,对评论-回复如何影响客户参与行为的分析愈发具有价值。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对消费者评论和管理回复之间主题/长度一致性对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评论情感对上述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评论和回复的主题、长度一致性对用户参与行为均具有积极影响,且评论情感可以正向调节长度一致性对回复点赞的影响。结论认为,可通过保持管理回复与在线评论一致性、关注负面评论管理回复应对方法以及建立在线评论和管理回复信息价值评价体系等方法实现管理提升。

赵峥研究员表示,地方数字治理是内在推动地方治理模式变革和转型的有效途径。目前,地方数字治理以服务、秩序、活力为基本实践逻辑,但存在区域与城乡之间治理鸿沟、数字社会服务治理供需能力不足、数字治理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非均衡”问题。面向“三个均衡”,推动地方数字治理现代化,首先应加强统筹规划和空间布局,促进数字治理资源配置均衡;其次,应当推动技术与社会双向赋能,促进数字社会服务供需结构均衡;第三,应以“智治”与“制治”结合的手段促进数字治理机制协同均衡。

李雪山研究员以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铁科院数字图书馆)网站对一站式检索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例,对系统针对信息甄选、多语种检索、异地使用下载、主动服务、行业资源再组织再分类等用户需求提供的解决方案与设计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讲解,并对铁路资讯检索、个性化精准化专题定制、铁译通机器翻译等模块进行了现场演示。以“做有用的事,做有用的人”作结,鼓励学生们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践问题,而非仅局限于理论本身。

钱明辉教授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次提及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乡镇地区经营实体登记的经营范围数据为基础,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揭示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底层数据,对我国农村的三产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势头较好,季度趋势基本稳定,但存在空间分布高度分散、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过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了信息分析学科用于解决包括农业经济问题在内的产业经济、战略管理等领域问题的新视角,有助于扩大情报学的应用场景,拓宽学科边界,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闭幕式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教授主持闭幕式并作简要总结。他以“六位专家、三个层次、三类信息”三个关键词总结本次论坛:四位来自高校的教授与两位来自智库的研究员,通过带有强烈实践色彩的主旨报告,描绘了从微观层次的应用场景、中观层次的行业需求到宏观层次的国家与地方治理等层面上,信息分析新理论与新方法灵活运用于学术文献数据、网络数据、政企数据等三类信息之上的美好前景,将理论、实践与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将方法与问题有机结合,是论坛所传递的最为宝贵的价值。


撰稿:鲁国轩
审核:卢小宾 闫慧


会议图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