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按照学校“青春社会行”的工作部署,2025年 4月27日-5月2日,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韩曙光带领“时代先锋”实践团走进四川,践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谆谆嘱托。

一.览蜀地藏珍溯文明,观数字科技悟传承

4月27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成都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馆藏资源丰富,不仅详细记录着成都地域的历史文明渊源,还常设中国皮影木偶展等多个文化主题展,大力弘扬文化瑰宝。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实践团队着重参观了“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领略了由史前到蜀汉再到今世、从礼器到佛像再到民俗的灿烂历史印记。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联系专业知识,关注成都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如蜀王府模型的数字再现等。通过“阅读”成都博物馆这本“百科全书”,团队成员加深了与这座城市的情感联结,也增强了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二.访蓉城档案知古今,探蜀道数字谋发展

4月28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成都市档案馆调研。在“风云千重锦官城——成都市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典藏展”中,透过泛黄的纸质档案,团队成员们见证了“天府之国”从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之起源到在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展览现场,团队成员驻足于重点展陈区域,通过城市格局变迁图、历史人物手迹、重大事件实录等珍贵档案,深入了解了成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感受到成都市如何通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现代化创新,走向繁荣与强盛的道路。

在成都市档案馆查阅中心,师生们了解市民查阅利用档案工作流程,在技术人员的演示中感知数字档案系统的使用,大家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档案服务对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便民利民的重要作用。在座谈会上,副馆长李滢介绍了成都市档案馆“1234”工作思路,展示成都市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和档案资政的优秀成果。团队师生与馆内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档案事业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的认识,也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4月28日下午,实践团前往蜀道集团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进行调研。蜀道集团作为四川省交通领域的先锋力量,不仅借助科技创新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更为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了解了公司数字化转型情况,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数字技术不仅优化了传统的公路设计和施工流程,也为提升交通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供了强大动力,实践团成员们更全面地理解了数字化转型在交通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三.探高新科技启新程,访雅砻数字筑基石

4月29日上午,实践团队首先走进沃飞长空总部,公司致力于全球低空智慧交通飞行器研发与商业化运营,以无人机、飞行汽车研发生产与运营为主要业务。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相关产品,沃飞长空作为国内低空出行领域领先、国际一流的eVTOL主机厂,旗下全自研的AE200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具有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等多方面优势。2024年,从“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再到珠海航展上“低空经济馆”大放异彩。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层层突破,产业生态繁荣壮大,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随后,团队前往阿加犀智能科技,阿加犀是一家聚焦AIoT(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持续创新,独创融合架构操作系统满足各类应用场景需求,提供开箱即用AI工具链让芯片算力发挥更简单,实现AIoT项目快速迁移和落地。公司依托强大的人工智能平台产品能力,赋能工业AI质检、智能机器人、智能边缘计算等领域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

4月29日下午,团队来到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司的集控调度中心,公司负责人介绍了水电调度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在调研座谈会上,档案中心汪卫兵主任重点介绍了公司的档案工作,并现场演示了其数字档案馆系统与卡拉智能建设管理平台,公司探索出一套跨系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单套制管理解决方案,总结出适合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单套制管理的制度体系。我院2023届毕业生王可欣,也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

四.观荣县档案启心智,承吴老精神铸信仰

4月30日,实践团队前往荣县。在荣县档案馆大厅中有一排排展板,展示了珍贵的历史档案及其所承载的时代记忆,使同学们对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与荣县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随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同学们了解了荣县档案馆的查档工作和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情况。在档案库房,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包括纸质资料,还有族谱、名人书画等实物档案。在座谈会上,荣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蒋利华携档案馆领导们向同学们介绍了荣县档案馆的基本情况,并同师生就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进行了交流研讨。

之后,实践团走进荣县土陶创意园,这里集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教育培训、展览展示、创业孵化、信息交流和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荣县被誉为中国西部陶都,距今有2000多年的制陶历史,其陶制品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创意园首席艺术家刘勇老师热情接待了师生一行,详细介绍了各式各样的陶器原材料和制作流程。一件件精美的特色陶器生动展示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

5月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吴玉章陈列馆参观学习,回顾吴老波澜壮阔的一生,追寻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吴老是备受师生尊敬和爱戴的老校长,毛泽东赞誉他“一辈子做好事”,邓小平评价他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在陈列馆里,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老校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砥砺前行、不断奋斗的一生。吴老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胸怀家国、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严以修身、清正如玉的道德情操,激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战胜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结语】

本次“青春社会行”四川实践之旅,是一次思想与实践的深度交融,是一次用脚步丈量祖国、用专业照亮现实的求索之行。师生们在厚重的历史中汲取文化滋养,在蓬勃的科技中感受时代脉动,在鲜活的基层中锤炼理想信念。行走的课堂拓宽了青年视野,融合的体验唤醒了责任担当。未来,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勇担使命、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