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健全统学、领学、研学、联学、践学“五学联动”的常态化机制,提高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学院党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师生党员“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通过“读红色经典,修红色档案”的沉浸式教学方式,近距离接触红色档案,在学习实践中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不断提升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王学军老师主讲第四讲,2022级硕士3班党支部参加。


王学军以参观吴玉章老校长四川故里为起点展开,讲述了吴老的革命观、婚姻观,并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的吴老感人事迹。他讲述革命中老先生秉持着大公无私、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强调“革命不是为了做官”。抗战期间老先生勇扛使命,勇当先锋;新中国成立后,老先生又投身于新中国火热的教育事业,旨在让青年继承革命精神。婚姻中老校长从一个家境贫苦但又关系亲密融洽的家庭一员转变成为弃家从军的勇士,他与夫人感情深厚但毅然献身革命,通过诗歌抒发思念,化小爱为大爱。吴玉章老校长崇高的精神风范、艰苦朴素的作风和淳朴的家风深深感染和教育着我们,“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老校长曾写下的这首自励诗,既是他毕生追求的生动写照,也是激励我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人大人要始终发扬玉章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展现出特有风采。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踔厉奋发,努力创造更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新业绩!

之后,在学院档案文献保护修复室,学院高级实验师闫政带领党员同学们手工修裱四川省红色档案文件。闫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特色属性、设备工具、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演示了档案修裱的具体步骤。通过沉浸式实践教学,青年党员在亲身体验学习修复档案的同时,领悟到档案保护修复工作所需的工匠精神、专业技能及工作的重要意义,表示未来一定切实做好档案保护利用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后续学院实验信息中心也会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推出更多有趣有意义的实操活动,帮助同学们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学习和科研训练。